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特色栏目 >> 正文

陇右文化研究

2021-01-19  点击:[]


天水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院校,地处陇右地区。古人以西为右,“陇右”的含义就是陇山以西,这一地区位于中国内陆黄土高原西部,地处青藏高原、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结合部,东通关中,西连河西、青藏,南达巴蜀,北控大漠,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,这里是欧亚、西域文化输入中原和中原文化西传的第一站,同时又是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互相渗透的地带。陇右地区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、地域文化、人文资源和经济因素具有明显的区位地域优势,借助这些特色和优势建设“陇右文化研究”特色栏目不仅可以增强刊物的特色,促进学校“陇右文化”省级重点学科和学术研究梯队建设,同时具有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双重价值。

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》“陇右文化研究”栏目创办以来,就开设了“陇右文化研究”栏目,发掘和汇集地域文化资源,展示了陇右文化研究学者们的科研成果,培养了陇右文化研究学术梯队,加强了天水师范学院“陇右文化”省级重点学科建设,为教师申报和完成国家级社科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,2010年以来,在陇右文化研究方向上仅校内作者邵郁、闫祯、雍际春、郭建耀、苏海洋、陈于柱、蔡智忠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、教育部规划基金西部项目1项、教育部社科项目4项,省级社科项目10余项,增进了陇右地区和学术界的交流。同时,学报编辑部借鉴“陇右文化研究”栏目的成功经验,相继开设陇右文化研究、陇右人物研究、关中——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专栏,带动了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,社会影响日益提升。据统计,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》自2000年公开出版之日创建的特色栏目“陇右文化研究”至2013年共计开设52期,发表学术论文165篇;2010年至2014年,“陇右文化研究”栏目没有间断地连续开设了16期,共计发表论文68篇,其中包括对秦文化、伏羲文化、秦州史地、杜甫陇右诗、麦积山石窟研究等陇右文化资源研究的新作佳什,作者有赵逵夫、汪受宽、胡大浚、张忠刚、马明达、林家英、张崇琛、汪聚应、王元中、雍际春、刘雁翔、陈于柱等名师鸿儒及中青年学术新秀,栏目集中地对陇右文化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与探索,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高校学报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。著名学者霍松林教授评价《学报》“彰显羲里特色,精研陇右文化”;著名学者赵逵夫教授认为“陇右文化研究”栏目学术质量较前有了“很突出的进步,在发掘和汇集地域文化资源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”;甘肃省社科院院长范鹏教授认为“在甘肃省学报、期刊界,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》是一个有特色、有品味、有前途的刊物,它的学术特质,它的对陇右文化研究的特长,使《学报》在全省期刊界特别是在高校学报中有着独特的应有的地位,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”。2010年,本栏目被中国人文科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“全国社科学报”优秀栏目。现在,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》已经成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、学术规范严谨、学术品味较高、社会影响较大、刊物质量得到显著提升,在甘肃省学报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理论性刊物。可以说,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》多年来坚持“陇右文化研究”特色栏目建设,进而带动学报全面发展这一办刊策略的结果。


关闭